中文 / English 您是第 2441948 位访问者,欢迎您!
400-021-2021
首页  >  新闻 > 行业前沿 > 肝脏细胞外囊泡急性调控血糖水平作用机制
肝脏细胞外囊泡急性调控血糖水平作用机制
作者:互联网    日期:2024-03-13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成为困扰现代人群健康的重大问题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(NAFLD)是肥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与胰岛素抵抗、血脂异常以及2型糖尿病(T2D)和冠心病的风险密切相关。并且随着NAFLD进展出现肝纤维化、肝硬化、肝功能失调甚至引起肝脏相关的死亡风险。然而NAFLD与糖尿病间的密切关系仍未完全阐明。

研究证实,肝脏分泌的肝源性蛋白在NAFLD中发生变化,并通过旁分泌和内分泌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脂质代谢、外周胰岛素作用和血糖控制。部分肝源性蛋白依赖于经典分泌途径,含有N末端信号肽,可视作组织通讯的标志,但仍有80-90%的肝源性蛋白不含信号肽,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分泌机制参与组织通讯和代谢控制。

近日,研究人员报道了肝脏来源细胞外囊泡(EVs)是小鼠全身糖代谢控制的急性调节因子。

微信截图_20240313170051.jpg

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,其中包含生物活性分子如脂质、蛋白质和核酸,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引起功能性反应。肝脏来源EVs被证实可以促进早期肥胖小鼠胰岛素敏感性,为理解肝脏细胞EVs长期治疗如何促进组织适应从而影响血糖控制奠定基础。

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,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,识别小鼠肝脏从健康逐步发展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(NASH)产生的EVs的蛋白质组成变化。结果发现,不论肝脏病理如何,来自小鼠和人类肝脏的EVs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葡萄糖效应(GE)从而急性改善血糖控制,与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无关。

上述反应特异于肝脏EVs,且依赖于EV跨膜蛋白。在健康状态下,肝脏EVs分泌受到葡萄糖可用性的增强,而在胰岛素抵抗下受到抑制,提示其在迅速调节血糖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。

综上,该研究揭示了肝脏EV急性调控血糖水平的作用机制,表明了肝脏EV潜在的治疗作用。

合作单位: